分類
觀實

2016 台北設計之都!?

台北,設計之都

Context 背景:在台灣代工也已經走到盡頭之後,政府開始積極推動「文創」產業,目的(應該)是幫助台灣產業轉型成品牌產業,擺脫代工經濟,提升為品牌導向。

event_55_1317006197

 

我想很多台北市民可能不知道,2011 年,台灣辦了一場世界級的設計博覽會,不知是不是媒體鮮少後續報導,對於許多設計師來講,這場設計盛宴「船過水無痕」,原本有名的設計師還是很有名,其他也沒有哪家公司因此而品牌馳名世界,或是哪個有天賦的設計師因此而聲名大噪。究竟辦了場世界級設計大會,喧喧嚷嚷中我們有沒有學到什麼?似乎設計的「靜」界,都沒有達到,辦了活動,冠了個「辦過」的頭銜,對於超短線的台灣展場活動設計生態來講,一場 Event 結束了,觀眾四處比個「YA~」的手勢拍照,證明自己好像也懂設計之後,沒什麼好好反思或是該繼續累積經營的,目標就是幹下一票。

下一票是什麼呢?

2016 台北爭取設計之都

「設計之都」又是一個頭銜,不太清楚向誰或哪個組織申請?而就算爭取到了,又代表了什麼?人民的生活環境會比較美嗎?

台北東區一景
「設計之都」- 台北 – 東區一景

台北市還是鮮少地方是好看的,以最平民化的角度來看,結婚乃每個人的人生大事,婚紗照則是結婚整個基本流程之一,最常見的婚紗照,通常是穿著西式婚紗,不是在田裡(筆者還是搞不懂穿婚紗在田裡拍的邏輯為何?),就是在華山之類的舊工廠、日據時代的舊建築(日據時代後的建築師不知道在幹嘛?),或是有錢人乾脆出國拍(不是基督教徒卻找個教堂來拍)。我們的市容,連我們自己都不好意思拍,連基本的「能看」都還沒達到,何「設計」之有?

不管是「設計博覽會」也好「設計之都」也好,能喚醒國人對美的意識,比讓世界看見還要重要,看著影片裡面諸位設計藝術大師的宣言,帶領著我們,這些也正好是曉誌所研究、思考、追求的方向,這些大師簡短的宣言,應該都有自己獨到的想法,當然曉誌也有,在此記註下片中的某些對白,裡面應該被解決的問題、說明不夠的地方、一些曉誌的相關舊文整理、穿插台北現在的樣貌,以及你、我、將來可能是「設計之都」的台北市民,要努力的方向。

 

董陽孜:

我恨不得跟所有的年輕人接手,為什麼?

我要把這個書法的藝術線條,告訴你啊,

你不會用,是你太可惜。

非常贊同董老師說的,真的是可惜啊~
但不知道現在的教育裡面,還有沒有毛筆課?
筆者實在很希望拜董老師為師,不知道她有沒有收學生?
曉誌將會撰寫一些私人獨家毛筆的書寫心得。

台北車站(比較)
可惜的不只年輕人不寫毛筆,董老師的書法,空間與線條比例的美感很重要,董老師提的「臺北車站」四字,在車站室內(上圖)的字距空間與文字線條比例看起來是美的,但是可能因為施工人員「美的意識」的不足,在室外的招牌(下圖)字句變寬了,整個比例顯的奇怪,「設計之都」若是連主要車站的設計識別,基本的間距、顏色等細節都可以搞成這樣,實在讓人擔憂。

 

陳俊良:

最遠的不是看不見的距離,而是你不再相信自己,

不能夠拿自己的文化去跟世界對話的話,

你將看不到台灣走向國際。

陳俊良老師的作品如影片中,充滿了中華文化之美,同時也有很多把中華文化「現代化」的作品。
自己的文化是什麼?總之不會是歐洲文化、日本文化、甚至是韓國文化,
那何謂自己的文化?台灣文化?中華文化?當然政治議題不應該與文化藝議題牽扯太多。

而中華文化除了復古的毛筆、竹、雙喜,還有什麼?

帝寶
「帝寶」,台北最厲害的豪宅,「歐式」新古典,在歐洲都很難找到的建築風格。

 

林懷民:

在藝術上把東西文化結合在一起,

是一個非常自然的事情,

今天我們喝 Cappuccino,喝 Expresso

可是我們仍然最愛

雲門舞集中,林懷民老師的很多作品,把東西文化的融合,走在時代的前面。
但提及的茶,
走在街上,看到的咖啡店多,還是茶藝館多?
你家或許有咖啡機,但是有茶具嗎?
年輕人有幾個會品茶?可以分辨烏龍茶、鐵觀音好喝在哪嗎?
我們真的愛茶嗎?我們應該開始愛「茶」

台北咖啡館
密密麻麻的文青聚集地,台北咖啡館
Rocker 不撐傘,文青不喝茶?
(圖:Google Map)

 

朱銘:

東方和西方創作態度差別很大,

我們就有這一套東西

這就叫做順其自然

筆者對朱銘大師的太極敬佩不已
(雖然在影片中他戴著有美國國旗圖案鴨舌帽)
何謂「順其自然」?
曉誌將會持續研究「順其自然」與「天人合一」概念。

淺顯的文化差異研究:

關於「自然」與「天人合一」

上引水產
片中出現的台北時尚「日本」料理空間:上引水產(也對啦,台灣受過日本統治,而且筆者也很愛吃)
不過要吃日本料理,應該還是會去日本人開的店或是去日本吃吧?

陳王彩霞:

技術和設計這方面,你要跟歐洲比

其實我們還比不上他們,

我們好的地方跟不好的地方,我們定要認清楚

今天才能達到那個境界

這些好的地方跟不好的地方,曉誌已經寫了一些,會持續研究。
至於夏姿的境界,由夏姿的作品可以看見,而曉誌想要達到的境界「還無創造型」,還在持續實驗。

新古典室內設計
台灣常見的歐式「新古典主義」室內設計,近年來被認為俗氣了
工業風格
認為比較有品位的「表皮式」紐約 LOFT / 工業風格(應該是要真的工廠改建才對味啊~之後曉誌會有專文說明)
圖 Google Image Search

陳文龍:

台灣的市場不夠大

但是我覺得台灣現在ODM的基礎

在這麼強的技術和設計能力

我覺得有機會能創造台灣的品牌

而且能夠創造它的價值

台灣的國際代工經驗,的確是被全世界操了好幾十年,能力絕對沒話說。
但品牌除了技術跟造型的設計,還要有後面的無形的文化價值觀。
有了這個,哪裡製造的,其實也無所謂的。

東區街頭塗鴉
台北東區街頭的西式塗鴉

黃永松:

你要為人去設計

我們把歷史文化的生活經驗要整理出來

整理出來做設計

傳承給下一代

因為有時候要改變,但改變是好的改變

我們要的是,我要在以在我的基礎上面

用我們的能力去追求過一個好的人的生活的設計

漢聲出版社,研究、深耕文化,請大家多支持!

瓜瓞綿綿
瓜瓞綿綿 漢聲出版

 

若是一個男孩,需要向世界申請「男孩之身」,

原因大概只有他太不像男孩了吧?

2016,還有三年,若是常出國的朋友,光是看看亞州的東京、上海、新加坡、首爾等等,應該會覺得爭取到的機會很渺茫,但既然參加了,就希望是扎實的贏了(真的蠻難的),但若是僥倖贏了,歐洲人、日本人、美國人也真的來觀光了,發現看到的盡是些歐式新古典,日式極簡,美式Loft/工業風格,最後都還是只能逛庶民文化的夜市小吃文化或去故宮看看中國搬過來的文物, 「台北市,設計之都?」不過是個笑話罷了~

所以,台北市民,跟「曉誌」一起加油吧!曉誌奉上綿薄之力,希望大家不吝定期閱讀。讓我們 2016 年的「設計之都」不只是一場活動或是頭銜,如同片中英文的標語「Design in Motion」(翻:設計運動,片中好像沒有中文翻譯),我們有了片中這些設計前輩打頭陣,但光靠他們的力量有限,而我們文化的樣貌,應該是什麼?大家也應該更扎實的深入瞭解、認同、嘗試與執行由「我們的文化」產生的「設計之都 – 台北」。

後記:

筆者時常收到來自大陸的私下留言鼓勵(我想他們不是經由FB,而是直接來看網誌),反觀好像台灣人反而沒這麼關心文化,兩岸拼經濟,文創產業,拼的也要是文化啊,加油~

前面影片由友人公司「仙草影像」製作,因為片中沒有任何 Credit ,所以在此特別提及。
英文版:

該YouTube 影片留言,批評很多,有些有道理,有些沒道理,不過台灣現在最不缺的就是「批評」,若是求好心切的「指教」,則比較有幫助吧~ 共勉之。

在〈2016 台北設計之都!?〉中有 2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