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有很多種,
有回顧歷史的像是古文物展,
有長新知識的像是科學展,
有賣東西的像是車展、商展,
有秀美感的像是藝術設計展,
也有些表現文化哲學的,就像單位展。
展覽有很多種,
有回顧歷史的像是古文物展,
有長新知識的像是科學展,
有賣東西的像是車展、商展,
有秀美感的像是藝術設計展,
也有些表現文化哲學的,就像單位展。
友人公司 Bito 為電子公司ASUS在國際消費電子展CES做了一個關於氣的開場,氣勢滂礡。
可能大多數的人理所當然了看了,感受到這視覺節奏優美的「氣」,但中華文化裡面的「氣」到底是什麼?恐怕大多數華人也是一知半解。
很愛吃,也很關心文化,在台北要「吃好料」,很奇怪的,台菜好像都登不上檯面,可能是因為台菜大多來自家常菜,從以前就不像粵菜、川菜那樣的有餐館等級的特色,而其他的中式料理,也免不了幾菜幾湯的,在一、兩個人的情況下,無法點多樣道菜,實在不適合少人去吃。
台北日本料理店很多,日本料理的確也是「吃好料」的一個選擇,無論是生食的生魚片,還是熟食的炸天婦羅,加上一點醃菜、味噌湯,一個套餐,還有蠻多菜色。
日本料理店,在空間的安排,木頭的顏色,及師傅的衣帽,都好像默默地經營著一股氛圍,好的日本料理,都有給人高級的感覺(不是台式路邊攤那種)。
吃多了日本料理,也有了些心得,日本食物一向很重視精準,因此很多的菜色,都有食用時間限制。
像是生魚片,一定要是新鮮的魚,除了用精準的刀法當場切好,上桌後也要在幾十分鐘內吃下肚,不然生魚片在常溫空氣中太久,恐怕不太衛生。
易經對日本文化的影響(文:吳偉明)
在全球化的世界裡,要拿一些特色去定義一個文化,是很容易產生衝突的,比如說,日本的東西很簡單,但美國的 APPLE 產品,不是也很簡單嗎?在資訊流通快速,全球很容就可以很容易的互相學習的情形之下,有些文化特色,很快地就可以變成很多文化的特色,但這些互相學習出來的表象裡面,隱隱約約應該還是會顯現一個文化遺傳的 DNA。
舉個例子,無印良品與IKEA同樣是簡單的現代主義風格,但還是可以感受到其中日本與北歐不同的氛圍。
之前提過日本文化中的武士道、日本的白色簡單風格,而同樣源自於 Wabi-sabi 美學的另一端,極致的細膩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