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上次英國西裝紳士 金牌特務 拯救地球後,最近上片的 Fast and Furious 7 變成美式肌肉英雄救地球,大戰英國武打傭兵。大家週末看的電影,常常都是歐美在拯救世界,這也難怪很多人都崇洋了,因為我們都需要靠他們救啊~(好像實際也是如此)
除了美式肌肉比英式還要大顆之外,怎麼摔都不會有事的電影,讓人覺得這應該是一部「超人」系列電影,而片中的女主角也是壯妹一名,幹起架來,力道毫不虛假。當然連好人的車也是很美式的肌肉車,引擎就像肌肉一樣要爆炸大到引擎蓋上(如下圖),想必CC數一定也大到讓人瞠目結舌,這名符其實的是一部展現美式人車肌肉的一部電影。


片中如我預期,好人的車不是巨大粗獷的肌肉車,就是跳跳車,不然就是吉普或悍馬,十足美國霸氣風味,壞人的車則都是漂亮流線的歐洲牌子跑車,隱約的可以瞧出光頭男主角的服裝風格也比較美式休閒(主要以顯示肌肉為主),而同是武打明星的英國反派硬漢,穿著則比較優雅一些。


全球市場放映的電影,是隱約的文化傳播,除了消費品牌明顯的置入性行銷之外,電影的情節、道具、甚至選角,常常都「有意無意的」植入了文化的意像,美國強大肌肉的霸氣,天馬行空解決問題的樂觀態度,在片中表露無遺,背後也說明了美國還是全球最夠義氣,最公正,並且武力最強,肌肉最大的國家。
大家意識相信了電影,潛意識應該是佩服了美國。
台灣電影近年來因為文創產業的關係也日漸蓬勃,但是給人的文化意象不是很強烈,有時取景不是像是日本的角落,就是又不夠歐美的正義英雄,有很多同性戀的悲情或開明,或是與大眾台灣人不符的原住民情節,在還輪不到我們拍救世界的電影時,是否也該想想我們是誰?有什麼文化深層的特質?我們不是泱泱大國,對中華文化的認知切不切割也不清楚,就連從日本引進的小確幸,也因約地顯現出一股無可奈何安於現狀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