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走在台北街上,看到了一個標語「你今天吃貝果了嗎?」
在台灣每天一定要吃貝果嗎?應該是喝豆漿沒?還是吃燒餅吧?沒辦法,崇洋不是一兩天的事,我覺得怪,別人還覺得我怪呢~
紐約住久了,回台灣後不會特別想要吃 Bagel(覺得那是假的),但今天看到了這個奇怪的標語,久久沒回紐約,倒是想來回味一下,一進店裡,發現台灣的 Bagel 還真的是很特別,竟然有「辣椒九層塔+番茄」口味兒!?這倒是在紐約沒見過~
雖然說混合的口味在紐約也有,像是 Cinnamon Raisin、Sesame、Onion、Whole Wheat、Garlic 等等,但這些幾乎A店看得到,B店也會有的搭配,而台灣 Bagel 則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朋友說在台灣別家 bagel 店還有「葡萄火龍果口味」~
各式混合的食物,在台灣是很常見的,像是昨晚吃的豆花冰,十幾種料任君挑搭配
炒飯,更是變化多端的一種混合與融合的代表:(食材混搭是混合,食材入味兒則是融合)
當然妳/你也可以吐槽說,西方的飯也有很多是混合及入味兒的,像是燉飯。
沒錯,西班牙海鮮燉飯(還有很多西方食物),的確也是有這種特性,但是,組合大概就那幾種,
不會像華人的炒飯這麼的大亂鬥。
看看中餐館的菜單,種類繁多外,
點菜的方式完全混搭,
上菜順序隨機,
合菜大家一起吃,享受各種不同的滋味。
而西式的菜單,則是配套餐前酒、前菜、主菜、點心等等
有搭配口味的選擇,依順序上菜,餐點設計原則是自己吃自己的,不會混著別人的吃。
文化在哪?
在鄉村?去山上找?去美術館裡尋?古書裡翻?
都是!
但最滲透到日常生活習性的表現,
就連被西化的食物,在台灣也如此混合多變,
妳/你說:混合與變化是不是華人的特色?
何必在台灣過假洋人的日子?
(而且還變成了習慣)
用創意把特色延伸、升級,
加入品味與格調,
這不就是文創該去做的事嗎?
希望有一天去紐約,
走在第五大道,
可以看到:
「Have you had Dan-Bing today?」
(你今天吃蛋餅了沒?)
然後我會為我們自己的文化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