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藝術家 Wang Zi Won 汪子元(1980) 用近年來流行的 physical computing 方式,用機械與人偶的手法表現,探討自我與科技之間的依附,他認為未來的人類將會與科技做更緊密的結合,就像人與動物的角色進化到現代的關係,進而探討機械與人的相互為生及(反)烏托邦的議題。
相信大家第一眼看到這些機械動態雕塑,應該馬上會想到東方文化中的「佛」或「禪」,藝術家應由自身的文化體驗為基本的養分創作,這不止理所當然,而且讓我感受到多一份的真切。
汪子元把形塑像是自己的半機械人,放入禪的白色中,省思機械人與科技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也是很多人探討過的。
像是以 Philip K. Dick 的小說「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改編的「銀翼殺手」Blade Runner,不僅在主題的部分涵蓋宗教性的哲學,也討論了由基因工程技術增進人類支配權的道德議題。
另外日本漫畫家浦澤直樹所繪製的一部科幻懸疑漫畫 PLUTO 冥王 其中也表現出了機械人的情感,仇恨。
還有像是膾炙人口的人類大戰機械人如「魔鬼終結者」,「駭客任務」等等,也都是朝人與科技問題的延伸。
或許科技會進步到從「人的生命靠機械延續」,進而變成「機械靠人的生命延續」。
打坐的禪,是在追求一個空的靈魂淨化,而沒有靈魂的機械人,應是一種境界?
或如同這些科幻所述,機械人的靈魂,在禪中,是不是能看到人類是神(造物者)?
關於禪、科技的作品,我不得不提一位善用電視(當時的高科技)的視頻藝術先驅,Nam June Paik 白南準(1932-2006)也是一位韓國藝術家,他的作品 TV Buddha (1974) Closed Circuit video installation with bronze sculpture。
佛觀電視,電視演佛,自己看著自己,這不就是禪嗎?簡單的手法,寓意的表現,我非常喜歡的一個作品。
汪子元的作品,美中不足的是裡面機械人的造型,怎麼看,都會讓我想到 chris cunningham 為 bjork 拍的 All is full of love,當然,若是講禪比起 Nam June Paik 的 TV Buddha,顯然遜色多了。
韓國進幾年的進步,在台灣自己的一堆抗議聲中,悄悄地遠遠超過台灣,但是從很多韓國的設計與作品,甚至哈韓風的這個韓系潮流,我尚還看不太出來他們有沒有抓到一種明顯類似「本質」意義的東西,但是汪子元的這個作品,同也是韓國佛教文化的延伸,連機械人的臉都很韓國人,在立足點上,我認為韓國一些設計師、藝術家有站對了點,可以無限延伸,一時的超越,是可以趕的,但從覺醒中進步,那會是另一條跑道的競爭。
常常看到台灣/華人的一些插畫家(不是每個),畫著有彎彎鬍子的太陽公公,尖尖圓紋的睡衣帽子,或者標榜日式工藝精神,身為華人的外國表皮幻想,怎麼想都還是不會變成別人的,恐怕連這些機械人都還比較有靈魂,沒有靈魂的設計,是不會發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