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裡,常常會有某些人,因為政治的短視,幹把自己的文化毀滅的蠢事,像是文革,或是一些別族朝代的滅國之說。
其實不管是哪一族統治了中國,都實行了漢化政策,像是元朝雖是蒙古族,但一統江山後,被文天祥等人說服了漢化,加上人口的同化及混合的天性,所以就文化的觀點來看,與執政的種族沒有絕對的關係,文化是沒有斷的。(反例像印加文化,被西班牙人殖民時滅了,語言、習俗、信仰後來都已不再)
在歷史裡,常常會有某些人,因為政治的短視,幹把自己的文化毀滅的蠢事,像是文革,或是一些別族朝代的滅國之說。
其實不管是哪一族統治了中國,都實行了漢化政策,像是元朝雖是蒙古族,但一統江山後,被文天祥等人說服了漢化,加上人口的同化及混合的天性,所以就文化的觀點來看,與執政的種族沒有絕對的關係,文化是沒有斷的。(反例像印加文化,被西班牙人殖民時滅了,語言、習俗、信仰後來都已不再)
十問台灣特色:
Meta-,常出現於西方的哲學、數學、科學、電腦等範疇,中文翻作「後設」,應該是個新詞,在微基百科是這樣解釋:
後設一詞在台灣的使用是用來作為英文meta字首單字的翻譯,在中國大陸多翻譯為「元」,例如metadata便翻譯為後設資料、metadrama翻譯為後設戲劇等。由於meta的觀念翻譯上相當困難,所以在翻譯上也有許多不同譯名,如前所述的metadata,便有人翻譯為詮釋資料、元資料。
後設既為meta的翻譯,其意義便是「關於什麼的什麼」,如後設資料就是「關於資料的資料」,例如在圖書館當中的一本書籍是一筆資料,而一本書的作者、出版日期、出版者等相關資料,就是這本書的後設資料。
在文藝創作上,後設的文體便是以同一文體文體身的問題,例如後設戲劇—「關於戲劇的戲劇」也就是利用戲劇創作,探討戲劇本身的問題。後設戲劇常常使用劇中劇等手法,有名的例子是皮藍德羅所做的《六個尋找劇作家的劇中人物》,就利用了創造出六個鬼魂來到了某個正在排練的劇場,想請劇場演員演出他們的故事,但劇場演員雖然受過戲劇的職業訓練,怎麼演都無法演出鬼魂實際的過去,而討論舞台上的真實是否可以反應生活中的真實。
鼠一數二、業執牛耳、虎虎生威、動如脫兔、龍馬精神、覺不蛇本、馬到成功、三羊開泰、靈猴獻瑞、金雞獨立、狗日新日日新、豬事順利
過年用的諧音吉祥話,可以說是百年老梗,洋洋得意的大過羊年已經過了好一陣子,但不只是過年祝賀愛用諧音,在創意逛告文案裡,諧音也是常常會出現的一種方式。
諧音是用相同發音但不同的字義為「梗」,也就是乍聽之下可能以為是別的意思,但看到了字以後,才會心一笑的創意幽默。
諧音創意並不是什麼新玩意兒,但華人自古就喜歡這個「梗」,像是「葫蘆」因為唸起來像是「福祿」,而在廟宇雕刻、古玩及畫裡,常也會見到的「蝙蝠」也因為「蝠」與「福」同音,而被視為吉祥物。
中華文化的沒,清朝以後,常常在中華文物上出現的福祿壽相關圖形,近代的設計幾乎已經很少出現,但喜歡諧音的基因,還是繼續的演化著。
這種「像什麼的什麼」的創意,用在聽覺上,則是「諧音」,那用於立體物件的視覺上呢?
在紐約待久了,有一個優點,同時也是缺點,就是看英文的速度變快,今天去買咖啡,看到一個很酷很屌姿勢很灑脫的女生裝模作樣地抽著煙,剪裁寬鬆露肩的衣服,胸前上面印著 「OMG」,翻成中文不管是多棒的編排設計,內容就是「我的天啊」,覺得有點好笑~
同時,又讓我思考了,到底是英文讓她酷了,還是中文真的就比較不酷嗎?
同樣的意思,不同的語言,給台灣人的呈現是絕然不同的,若是這樣,不管創意怎麼做,都輸在起跑點了。
這也難怪,很多台灣廠牌都用不知所然的語言來命名,然後公司簡介會寫:
“
ASDFGHJ
/yin’ biao/ n. 某個中文翻譯很厲害很有概念的意思。
”
這樣有請歐美文附身,看起來好像比較屌,但是走出台灣,別人看了只是個問號罷了~
簡單,重點在於細節
複雜,重點在於文化
今天參加了成大工業設計系的校友會,讓我回想起大學的時光。
記得當時同學們都熱衷於當時很熱門的一種設計方向,它叫做「人因工程」,顧名思義,就是依據人體的構造及使用為設計發想的重點,當時(1996左右) Apple 出了一款驚為天人的鍵盤,成為各大廠競相追隨的一個典範,有很多同學也都著墨於這項領域,當時很多人對於「人因工程」這門科學式的設計方針,視為一個不可能隨時間而改變的設計。但是…
左邊是民國七十四年的報紙,跟傳統的書法、匾額一樣,直橫字從上到下、由右到左。
右邊的是民國一百年的報紙,橫字變成從左到右,直字一樣從上到下、右到左。
有這樣的變化,主要原因在於中西混合的內容,因為英文「只能」從左到右,阿拉伯數字也是如此。
這牽扯到英文與中文構造上的不同,中文字是把筆劃部首融合成字,全部放在一個方型空間裡,姑且是他唯一個文字符號,而英文則是由多個字母向右排開,就視覺上是多個符號形成一個字,因此以單一符號來看,英文是不可逆的,就像 English <-> hsilgnE 反過來完全就不能讀了。
由於漢字符號元素的完整性,所以遇到像是名片、email、網址等中英混合的狀況,則由漢字去遷就其他語文改變閱讀方向,因此報紙橫向字變成了有左而右,但直行字卻還是由右而左,但匾額或某些舊招牌一樣是由右向左,雖然紊亂,但善於處理變化的華人也習以為常。
如果妳/你是設計師
大家都說比起英文,漢字不好設計,所以字窩是給大家尋找靈感的地方,還有透過有趣的拼貼機制,讓漢字容易在社群上面流傳。 字窩一些功能跟 pinterest 很像,主要的不同的點是:字窩主題只有漢字,並沒有像 pinterest 一樣可以有很多其他的類別,而且大家看到的分享都是無私的。
臉書的貼文,是會沉入時間的深處的,放在字窩,透過每次進網站的隨機陳列,或是尋字功能,讓你的漢字作品有更多露出的機會。 自己的漢字設計作品放到這邊,容易讓喜歡漢字設計的人看到。 那些已經過期的文宣設計,即使活動結束了,窩上面還可以被看到,好的設計被留下來。
如果妳/你是漢字愛好者
漢字的美,是中華文化獨有的享受,字窩上面配合各式各樣的主題,有來自四面八方不同的設計師作品,光從欣賞的角度來說,也是一種有趣的發現。 可以利用字窩拼貼的功能,寫給朋友祝福的話。 若妳/你也想盡一己之力,若是看到漂亮的漢字設計,可以用 webapp 的手機拍照功能,拍下來,把你看到的美麗文字分享給大家。
「字窩」只是一個可以成為 BIG DATA 的平台機制,顧名思義,一個窩裡面若沒有東西,就失去了窩的意義。「字窩」的運作是需要愛好漢字的朋友一起為好的漢字設計繼續流傳而努力。
如同 007系列電影的形式,特務的西裝、秘密武器與身邊的美女,對抗狂人拯救地球的電影,一向是膾炙人口的題材。會拯救地球的電影,大概只有曾經「擁有」過地球而且現在還是強盛的文化才會拍的出來,像是如今世界的第一強國美國,一堆超人電影都在拯救地球。十九世紀號稱日不落國的英國,會拍出Kingsman(金牌特務)這種電影,世人會相信,也理所當然。曾經具有野心的日本,偶爾也可以看到拯救地球的劇情(像二十一世紀少年),而德國我想還在為二次世界大戰懺悔中…
台灣若是拍拯救地球的電影,大概連自己都不會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