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觀實

狗年-戊戌變法120周年

狗年天干地支是戊戌年,也是戊戌變法120年(兩個甲子)

當年中國因為鴉片戰爭戰敗,驕傲的中國發現輸西方一大截,因此打算「以夷制夷」,最後因為大家的自私及內鬥等等而只有短短一百多天就結束了,光緒北軟禁,康有為和梁啟超逃入日本駐北京大使館,最後釀成孫文、黃興等知識分子覺得清廷沒救了而萌發了革命主張。

後來,清朝滅了,但之後的一個甲子,華人面臨的只有悲慘二字可以形容,倒是「以夷制夷」像是註定會發生一樣的徹底,文革幾乎滅了中華文化,華人全面的西化,當然不只中國,西化是全球性的,只是在韓國首爾、日本京都等等都還可以看的到很多文化傳統,有趣的是那些傳統多多少少與中國文化有點關係,而中國在經濟開放後,也逐漸地修補文革時期遺失的文化碎片,然而文化的硬體在中國,文化的軟體在自由的台灣呢?

台灣倒是遺傳了華人文化的黨爭毒瘤,迷失在泛政治的自我認同與文化切割的死胡同裡,大家可以去學日本的小確性,Cosplay英國的伸裝,學北歐的極簡設計,但中華二字,已經不太好講。在清朝最後一個華麗之後,中華文化在生活中已經漸漸消失,也只能在某些節慶(像是過年)、古裝劇及博物館裡回顧。

然而,時間是回不去了,文化的樣子不可能時空變了而繼續保持,就像是愛的形式,傳統的媒妁之言以及婚禮形式;就像是家的空間,傳統的大家庭,圓桌吃飯,祖孫三代住在一起的宅院;就像是醫學,連把脈都沒辦法標準化的中醫,就像穿著的設計,封建制度的奢華時尚… 這一百二十年,是懸崖峭壁的斷層,在創意上若要延續之前的點,拿時尚來說,上一個點,可能也是在街頭幾乎看不到的旗袍及唐裝,那些在生活裡已經幾乎都已經是古裝了…

當然還是很些令人敬佩的有志之士,力挽狂瀾地奮力再將傳統現代化,像是雲門舞集的林懷民先生,無垢的林麗珍女士,書法家董陽孜女士等等,但恐怕還是不夠普及庶民,我們缺乏了一個可以把傳統哲理概念化、當代化的思潮,能在建築、戲劇、電影、繪畫、文學、設計等等全面性的新改變。

但願戊戌變法兩個甲子過去了,下一個花甲(60年),我們還是要繼續被西化、日化(還有韓化),還是像當年的日本一樣,把中華文化照民族個性內化成日本的茶道、日本的拉麵魂…。

台灣有沒有可能,利用比中國自由的環境,把中華文化當代化、未來化,然後演變成一個另年輕人也驚豔、嚮往的,然後我們可以說他是台灣文化?

過了年就是戊戌的下一個甲子了,希望新年有越來越多人可以不必靠跟在別的文化後面走來生財,或許,生財也不是這麼的重要(在到處都放著【財神到】的同時),期許這個變化,能漸漸的展開,然後我們能用我們自己的面貌,立足在世界,希望有這麼一天,東方文化能與西方平起平坐,一樣的自豪,不只新年快樂,每天走路都有風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