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走在台北街上,看到了一個標語「你今天吃貝果了嗎?」
在台灣每天一定要吃貝果嗎?應該是喝豆漿沒?還是吃燒餅吧?沒辦法,崇洋不是一兩天的事,我覺得怪,別人還覺得我怪呢~
紐約住久了,回台灣後不會特別想要吃 Bagel(覺得那是假的),但今天看到了這個奇怪的標語,久久沒回紐約,倒是想來回味一下,一進店裡,發現台灣的 Bagel 還真的是很特別,竟然有「辣椒九層塔+番茄」口味兒!?這倒是在紐約沒見過~
十問台灣特色:
Meta-,常出現於西方的哲學、數學、科學、電腦等範疇,中文翻作「後設」,應該是個新詞,在微基百科是這樣解釋:
後設一詞在台灣的使用是用來作為英文meta字首單字的翻譯,在中國大陸多翻譯為「元」,例如metadata便翻譯為後設資料、metadrama翻譯為後設戲劇等。由於meta的觀念翻譯上相當困難,所以在翻譯上也有許多不同譯名,如前所述的metadata,便有人翻譯為詮釋資料、元資料。
後設既為meta的翻譯,其意義便是「關於什麼的什麼」,如後設資料就是「關於資料的資料」,例如在圖書館當中的一本書籍是一筆資料,而一本書的作者、出版日期、出版者等相關資料,就是這本書的後設資料。
在文藝創作上,後設的文體便是以同一文體文體身的問題,例如後設戲劇—「關於戲劇的戲劇」也就是利用戲劇創作,探討戲劇本身的問題。後設戲劇常常使用劇中劇等手法,有名的例子是皮藍德羅所做的《六個尋找劇作家的劇中人物》,就利用了創造出六個鬼魂來到了某個正在排練的劇場,想請劇場演員演出他們的故事,但劇場演員雖然受過戲劇的職業訓練,怎麼演都無法演出鬼魂實際的過去,而討論舞台上的真實是否可以反應生活中的真實。
在紐約待久了,有一個優點,同時也是缺點,就是看英文的速度變快,今天去買咖啡,看到一個很酷很屌姿勢很灑脫的女生裝模作樣地抽著煙,剪裁寬鬆露肩的衣服,胸前上面印著 「OMG」,翻成中文不管是多棒的編排設計,內容就是「我的天啊」,覺得有點好笑~
同時,又讓我思考了,到底是英文讓她酷了,還是中文真的就比較不酷嗎?
同樣的意思,不同的語言,給台灣人的呈現是絕然不同的,若是這樣,不管創意怎麼做,都輸在起跑點了。
這也難怪,很多台灣廠牌都用不知所然的語言來命名,然後公司簡介會寫:
“
ASDFGHJ
/yin’ biao/ n. 某個中文翻譯很厲害很有概念的意思。
”
這樣有請歐美文附身,看起來好像比較屌,但是走出台灣,別人看了只是個問號罷了~
簡單,重點在於細節
複雜,重點在於文化
左邊是民國七十四年的報紙,跟傳統的書法、匾額一樣,直橫字從上到下、由右到左。
右邊的是民國一百年的報紙,橫字變成從左到右,直字一樣從上到下、右到左。
有這樣的變化,主要原因在於中西混合的內容,因為英文「只能」從左到右,阿拉伯數字也是如此。
這牽扯到英文與中文構造上的不同,中文字是把筆劃部首融合成字,全部放在一個方型空間裡,姑且是他唯一個文字符號,而英文則是由多個字母向右排開,就視覺上是多個符號形成一個字,因此以單一符號來看,英文是不可逆的,就像 English <-> hsilgnE 反過來完全就不能讀了。
由於漢字符號元素的完整性,所以遇到像是名片、email、網址等中英混合的狀況,則由漢字去遷就其他語文改變閱讀方向,因此報紙橫向字變成了有左而右,但直行字卻還是由右而左,但匾額或某些舊招牌一樣是由右向左,雖然紊亂,但善於處理變化的華人也習以為常。
如果妳/你是設計師
大家都說比起英文,漢字不好設計,所以字窩是給大家尋找靈感的地方,還有透過有趣的拼貼機制,讓漢字容易在社群上面流傳。 字窩一些功能跟 pinterest 很像,主要的不同的點是:字窩主題只有漢字,並沒有像 pinterest 一樣可以有很多其他的類別,而且大家看到的分享都是無私的。
臉書的貼文,是會沉入時間的深處的,放在字窩,透過每次進網站的隨機陳列,或是尋字功能,讓你的漢字作品有更多露出的機會。 自己的漢字設計作品放到這邊,容易讓喜歡漢字設計的人看到。 那些已經過期的文宣設計,即使活動結束了,窩上面還可以被看到,好的設計被留下來。
如果妳/你是漢字愛好者
漢字的美,是中華文化獨有的享受,字窩上面配合各式各樣的主題,有來自四面八方不同的設計師作品,光從欣賞的角度來說,也是一種有趣的發現。 可以利用字窩拼貼的功能,寫給朋友祝福的話。 若妳/你也想盡一己之力,若是看到漂亮的漢字設計,可以用 webapp 的手機拍照功能,拍下來,把你看到的美麗文字分享給大家。
「字窩」只是一個可以成為 BIG DATA 的平台機制,顧名思義,一個窩裡面若沒有東西,就失去了窩的意義。「字窩」的運作是需要愛好漢字的朋友一起為好的漢字設計繼續流傳而努力。
如同 007系列電影的形式,特務的西裝、秘密武器與身邊的美女,對抗狂人拯救地球的電影,一向是膾炙人口的題材。會拯救地球的電影,大概只有曾經「擁有」過地球而且現在還是強盛的文化才會拍的出來,像是如今世界的第一強國美國,一堆超人電影都在拯救地球。十九世紀號稱日不落國的英國,會拍出Kingsman(金牌特務)這種電影,世人會相信,也理所當然。曾經具有野心的日本,偶爾也可以看到拯救地球的劇情(像二十一世紀少年),而德國我想還在為二次世界大戰懺悔中…
台灣若是拍拯救地球的電影,大概連自己都不會相信。
現代主義是什麼?在台灣文創轉型的變化點,設計活動、展覽、書籍,帶來了大量的美學資訊,但大家好像都常聽過現代主義,但又搞不太懂的一個詞。
所謂主義,就像是一種思想主張,它影響人們行動的方向,改變世界運轉的角度,所謂「資本主義」、「共產主義」、「解構主義」、「女性主義」等等都是如此,當然「現代主義」也不例外。
每種主義的產生都與時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要了解該主義,必須先想像該時空背景下的問題(英語說是Context,中文翻成「文本」或「來龍去脈」)人們為什麼要有這些主張,進而去實踐。
現代並不是在說現在,為了區分「現代」,們會用「當代」這個詞來表示當下的現在,現代主義發生在19到20世紀之間(現在是21世紀),取「現代」Modern 這個字,是對應了當時的「古典」Classic ,所以它的形成有很多因素,當時世界正在巨大的轉變,許多西方國家從君主制度變成民主制度,同時科學進步講求理性對古典的陳腐形式告別,主要是十八世紀初工業革命後,科技帶來了力量,改變了經濟、社會、國防、教育、美學等等,這些轉變累積的壓力,引發了現代主義的思潮。
每年過年,不免俗的總是會用生肖來做吉祥祝賀,像是「虎虎生風」、「馬到成功」等等。今年羊年,想必是「羊羊得意」或是「羊眉吐氣」等。
今年羊年突發奇想,也用「羊」字,但是只用在部首,做了這張互動的賀年卡,可以自訂卡片內容,轉寄給親朋好友們。
希望大家喜歡,羊年行大運!
友人公司 Bito 為電子公司ASUS在國際消費電子展CES做了一個關於氣的開場,氣勢滂礡。
可能大多數的人理所當然了看了,感受到這視覺節奏優美的「氣」,但中華文化裡面的「氣」到底是什麼?恐怕大多數華人也是一知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