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醞釀了很久,總該交代一下,也算是個開場白。

才開始有些頭續之前,還要回到 2004 年。

一個天氣不錯的紐約秋天,Jack ,許久不見的朋友回到紐約,寄宿在我當時 Williamsburg 的 Studio,當時在上班,週末,有比較長的時間跟他聊天,我們在 hudson river 河畔的一家叫做 Aurora 的餐廳,吃完 brunch ,聊著天,免費續著一杯又一杯不算好喝的咖啡。

Jack 的口才很好,鬼點子也多,在他還沒有小孩之前,跟他聊設計總是停不下來。
幾個小時後,我們血液裡大概混了高濃度的咖啡因,不知當時瞎哈拉到了哪個沙漠,談到李安導演、郎雄主角的電影「推手」,Jack 冒出了一句電影裡面的台詞(後來我也查不到那句台詞在哪)說道「修行容易,修神化虛難」,有意無意,或許天意,這句話在十年後,改變了我很多對事物的看法。

大學念工業設計,畢業後,當完兵,才去了一直嚮往的紐約,念研究所,留學時期算小有成績,不過與此事無關,這邊快轉帶過。

2002 年畢業,不幸碰到美國 911 恐怖攻擊,景氣低迷,公司裁員,經幾番波折才找到正職工作,紐約是個充斥著各種新刺激的大都會,平日坐辦公室之虞,就會跟一群朋友到處看秀,聽演唱會,逛美術館,在那樣的環境下,眼睛停不下來,當然腦袋也轉個不停,總吸收著很多新鮮,想著怎麼樣讓自己在設計上有所創新。

Jack 回台灣幾個月後,剛好遇到設計流行的轉變,我發現學生時代流行的一些設計風格,漸漸開始被一些新的風格取代,一日,我在網上逛逛有哪些新鮮設計時,所興順便把「修行容易,修神化虛難」查了一查,原來這句話,源自道教的傳統練功法《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化虛》,這可能也是因為推手裡面講到太極拳,所以來了個這句。有趣!

因為設計是造形,所以我用「修形」代替「修行」,我把句字改了改,東拼西湊,加了後半段,全句變成「修形容易,修神化虛難,養虛練神,還神造形」,這可謂之原創。意思是:

修形容易

去跟隨流行的「形」式,容易,肯努力有樣學樣就可以了

修神化虛難

體驗生活精神,化成虛有的概念,那就難了,需要一個很深的領悟。

養虛練神

有這虛概念後,持續不斷的實驗,修正,把這它養大。

還神造形

最後便能把這虛無的概念精神還原成一種有形狀態,那麼這個設計,就是最接近生活哲學的原創了。

我很得意的把它寫在一張全新的紙上(當時在紐約生活能省則省,通常我都會拿印壞紙的反面亂寫亂畫)

回頭想想,也不太清楚當初為何會想把這些東西寫下來,拿來當作日後勉勵自己的金玉良言,可能一來是好玩,因為設計就像在練功,二來,我在台灣長大,文化差異在紐約生活了幾年後,發現了很多在台灣對歐美憧憬的「原來如此」,最後,就是紐環境帶給我的動力 “If you can make it here (New York), you can make it anywhere”。

之後幾年,那張紙,一直貼在我桌前的牆上,我不停的工作,也不停的升職。但是,偶爾面對那張紙,就會覺得自己一點都沒有進步,更或許是在退步,待了紐約十年,直到最後決定回台灣,離開前,那張泛黃的紙,被我揉成一團,留在紐約街頭的垃圾袋中。

那時,我想,我的能力大概就像99%的設計師,永遠留在「修形容易」的階段吧! 在紐約的前五年,是充滿刺激的,之後的日子,如果這些刺激無法開花結果,一再接受這些刺激,只是一種重複的負荷。離開,雖說不捨,但適時對那個全球競爭最激烈的城市說聲再見,也許是種解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