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觀實

電子畫框

93c35a93238c44a9553a15f2c31e2051_large以前的互動設計之神 yogo 在 kickstarter (美國的募資網站) 推出互動電子畫框 Frame2.0,像手機一樣可以下載藝術品,然後在此框上面播放~

Frame 2,是一個可以透過手機選定螢幕裡面的藝術作品,對於數位藝術家製作出來的影像,動畫,互動作品等作品(graphics, illustration, GIFs, animation, video, openFrameworks, Flash, Processing…),則由一個叫 Frame Store 的平台進行交易。同時也可以透過手機來操作,是一個想的很完整的機制。

其中令我感興趣的是目前介入的藝術設計團隊,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師或是團隊,像是 Universal Everything, Aron Koblin

同樣概念的 Electric Object 也同時在 kickstarter 推出

就技術而言,說穿了,這些框,就是一個可以上網的整合型電腦,界面只有螢幕,少了鍵盤滑鼠,甚至像行動裝置(像是 iphone / ipad) 的觸碰螢幕都沒有,而螢幕本身的造型也很簡單,沒有LOGO,其實它就是一個只能觀賞的簡化電腦在框裡面(也就是說把你家電視接上一個電腦,然後去找些不錯的作品來放,也是一樣的)但若引導人們從「畫框」的方向去思考,這好像是一個新潮有趣的東西,只是這些電子藝術作品,需要用電。而現在軟體常常需要升級,這畫框在購買幾年之後,要如何軟硬體升級?如何解決可能發生的技術問題?

什麼都說穿了,是很不道德的,就這些畫框,優點也很多,它不僅提供了一個新的消費機制,讓大家付費,鼓勵一些數位藝術家以畫框大小的統一規格創作。同時功能明確,簡化了操作界面,讓人能好好的欣賞藝術作品。

幾個我覺得可以加強的(或許他們也想到了),在硬體方面:可不可以不要發亮,就像是一般的畫一樣,要透過外部環境的光線來觀賞,所以它可以真的像畫一樣,就放在那,不用去開關電源,或許也可以加一個功能,去選擇是不是要開啟背光面板?

就消費平台方面,是否有辦法將畫框建立自己的ID,並將藝術作品做限量設定(雖然是可複製的數位作品),並追蹤作品去向確保數量,如此藝術作品才會有數量的珍貴性,同時也才會有收藏、買賣、升值等等的藝術市場價值,不然就會像是手機 App 一樣商業情形,賣越多藝術創作者越賺,但對藝術的消費者而言,其實是沒有轉賣或是投資的價值了。

數位劃時代,越來越多東西被電腦替代,從打字機,傳真機,底片相機… 等等,都漸漸地消失了,而越來越多的產品,也重新的被定義,就像 iPhone,它還是個 telephone 嗎?而這些畫框,也不是畫框了,或許漸漸地會變成家中的看板,可以拿來看股票等等,但,這不就是電視了嗎?而若侷限在呈現藝術作品,這畫框是否也會漸漸地影響到藝術市場的生態,蠻令人期待後續的發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