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修形 文字 歐洲 潮流 美國 養精

ISM • 主義

在好幾年前,有些朋友回台灣了,我還在紐約,當時這些熱血的朋友曾經想辦雜誌,名稱叫做「ISM/主義 」,他們想要邀我當作紐約這邊的筆者,問道我對「主義」的定義。

2301489_165459016_2

當時我並沒有什麼可以精確解釋這兩個字的定義,多年以後,朋友雜誌念頭無疾而終,但這問題像是漂流瓶中有著解答,還是偶爾會浮出腦海的平面,但始終撿不到。

什麼是主義?有什麼主義?

三民主義?資本主義?共產主義?現代主義 Modernism? 後現代主義 Post Modernism… ?結構主義 Constructionism?解構主義 Deconstructionism?

主義在美學方面,跟派別/風格,有什麼關係?

歌德?立體派?印象派?普普風格?嘻哈風格?搖滾?龐克…?

主義跟運動?

文藝復興運動?工業革命?

這些主義啦、派啦、運動等等,有些是政治,有些是建築,有些是音樂,到底可不可以混為一談?1329228646-img-3812-528x405
在紐約旅居了很久,在西方世界的環境裡,從美術館看了很多展覽,大概瞭解上述這些流派、風格等等的來龍去脈,但始終沒有拼在一起的機會,直到回台灣後,聽了由記者出身的建築大師荷蘭 Rem Koolhaas 的演講,講的內容是他由他的著作 Project Japan 裡日本60年代建築代謝派的形成、發展、後來的問題等等的來龍去脈。

突然間,在朋友「ISM/主義」雜誌的問題多年以後,那漂流瓶在腦海裡被撿了起來。

那漂流瓶的紙上寫著:

主義:

相信某個思想、機制(或概念),可以擴大實踐(或解釋),這世界正朝「主義」想法的方向前進。

伴隨某些大方針的主義,會有很多宣言、派別、運動甚至其他主義的產生。

這漂流瓶上的解釋,用於政治上的三民主義、資本主義及共產主義可以說是非常契合:

三民主義:民有、民治、民享 的理想社會,透國一些機制像是五權分立等等機制來達成。

共產主義:想信人們沒有私心的共享,而達到一個平等的世界,透過向市人民公社等等的社會運動來達成。

資本主義:資本主義則是比較負面,是自由經濟下的產物,主要是透過人對美好的追求,努力的創造產品,得到利潤,透過經濟學、市場學、行銷學等等來達成。

以上「主義」這樣解釋都通,然而這些主義並沒有真的帶來美好是短暫的,不是還沒達成,就是出現了問題。

而若是這樣的解釋,用在於哲學或美學相關的現代主義或是後現代主義,則是需要瞭解這些主義誕生的時空背景,用上述的句子做不同的解讀:

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比較像是在美學或是建築上常討論到,主要發生在工業革命之後,在技術上產生美學觀念的變化,進而造成全球性的運動。

download (1)

現代主義:主要是追求在幾何造型的理性美感,透過這個美感的追求與社會脈動的結合,創造美好的世界。

images (4)

後現代主義則是對現代主義的反思或是反對,由於現代主義消去了地區性的文化符號,企圖把歷史文化帶入現代主義的美感裡。

a0d03f9c4186a0609313a25ee4e684b4d05ac0

在現代主義發生的同時,由蘇聯、捷克誕生的構成主義,從文學開始,進而推展到藝術、平面設計等等領域,主張不同表象的事物可能都有相同的潛在的結構,進而在美學方面產生構成關係中勢(Movement)的美感。

01300000030421122131733352665

至於解構主義,可以說是反結構主義,指出結構主義裡面所探討的構成關係中的矛盾與衝突,是非對立可以同時存在。

其實寫到結構與解構,我已經無法用漂流瓶的文字來解讀了,那個意思,好像存在那裡又說不出來,在腦海中,似乎還有漂著另一個還未發現的漂流瓶。

Rem Koolhaas 提到代謝派 Metabolism 是近代少數由東方主導的主義(或運動),很多主義或是思潮運動大都是基於西方的語文系統,結合著當時的事件、宗教、政治、文學及社會的局勢下誕生的,其中在政治方面或是社會美學、哲學方面,不難發現都是一個看法或期許,這些主義不是真理或是正確解答,也或許這世上根本沒有正確解答,所以需要遵從在某個「主義」概念下,才會有個該主義下的目標及正解的追求。 

東方也有東方的語文系統及政治、社會局勢,有些無法確切瞭解來自西方的「主義」,就當做是休閒娛樂或是欣賞,因為這些「主義」很多來自西方深層的宗教、政治、文化的認知及感受,並不是一句解說就可以體悟的~上網查閱,試著瞭解那些西方的主義,雖然無法完全理解,但也感受到西方文化對事物追求透徹、深入探討及抽象化的能力,這是讓我覺得值得學習的地方,但回歸基本,主義就是一個信仰,一個觀點,這些主義都是西方觀點來看,來運作的世界,我們在不容易瞭解的狀況下,是否應該全然地接受或是沿用?

ISM 可以翻譯成「主義」(像是 Modernism現代主義)、「派」(Metabolism 日本代謝派)等等,在中國古代的思潮如道家(Daoism) 也翻作 ISM,老子道家的形成,與春秋戰國時期動盪的社會有密切的關係,主張以效法以自然無為的方式來達到社會和諧的目標, Daoism 道主義,從來沒有被實現過,但卻被很多設計藝術家延用在設計藝術的概念上。

Screen Shot 2013-09-16 at 2.36.59 AM
圖,大小創意

西方的「主義」,就設計藝術方面而言,所有作品是美的軀殼表現,而哲學性的「主義」則是這些美感後面的整體時代氛圍,也是這些軀殼呈現裡面的靈魂支撐。
一個「美」若沒有渾厚「主義」(美學思想)的填充,這個美,也就失去了根本,就只剩個空殼了。

現在世界的重心正在向東方移位,資訊科技的發達對很多傳統的產業及思維造成威脅,這應該是一個提倡「主義」的時刻,是不是我們也應該由自己的文化、社會、習俗、宗教等等背景,思考對未來的一個切入點,我們自己的主義,對西方人的腦海,拋出一個我們自己的「主義」漂流瓶?而不是繼續在不了解西方「主義」的情形下,繼續跟著西方做著沒有靈魂的產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